近年来,云南省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迅速,备案养殖场数量、存栏数量和出栏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具体数据显示,2021年云南全省备案生猪规模养殖场数量同比增加了1451个,设计存栏数量达到1237.52万头,同比增长40.16%;设计出栏数量为2503.48万头,占全省出栏数的59.72%。实际存栏数量为584.65万头,出栏肥猪数量达到676.5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1.40%和54.23%,分别达到设计规模的47.23%和27.2%。
目前,在云南范围内,至少有4家企业的母猪存栏数量已经达到6万头水平,这些企业分别为温氏股份、希望系(新希望+东方希望)、神农集团和德康集团。这些企业的发展对于云南养猪产业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云南省的养猪业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气候和地理等方面。云南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度适宜,空气湿度较低,同时粮食作物产量也相对较高,这些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非常有利于发展生猪生产。另外,云南省地理环境多山,这种地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阻断疫病扩散。在非洲猪瘟疫情后,由于大山的物理隔离,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生猪疫情相对于华北地区明显较轻,这就为云南养猪产能的增加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云南省的养殖环保压力也相对较轻。
除了气候和地理等优势外,云南省的种猪遗传资源也十分丰富,并且政策面支持力度较大。云南省生猪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将云南建设成为全国先进的生猪育种中心和重要的商品猪生产基地。根据规划,到2025年,云南省的出栏生猪数量将达到4200万头,猪肉产量将达到350万吨,综合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而在2021年,云南省的猪肉产量已经达到了350万吨,预计在2022年还将增加到393万吨。
为了促进云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云南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例如,在2020年6月,云南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支持生猪产业加快生产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到对具备有关资质的企业从国际育种公司引进原种猪的,将获得省财政4000元/头的一次性奖补;对从省外引进优良种猪的,将获得省财政800元/头的一次性奖补。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吸引外来投资和提升云南省生猪养殖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云南省的饲料工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猪料和反刍料市场的强力拉动下,云南省饲料年产量已经突破了700万吨。未来,随着各大饲企在云南市场的角逐愈发激烈,云南饲料行业正悄然孕育新的变局。
综上所述,云南省在气候、地理、遗传资源和政策面等方面具备了养猪业发展的优势,并且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出台和优质种猪的引进,相信云南省的生猪养殖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我国的猪肉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