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检测技术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日益被重视,欧洲装备采购商对其青睐有加。西门子燃汽轮机对高温部分的大型锻件要求采用智能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探讨和关注。智能检测技术相比于传统手工无损检测,有着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智能检测设备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传统的手工无损检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容易因为不同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导致结果的差异。而智能检测更多地依赖于设备本身的稳定性,减小了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检测前后的两次校验,采用自动检测可以确保被检工件符合标准要求。此外,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检测可以实现许多传统手工检测无法做到的功能,比如全波记录、B超、C超等显示,以及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全波进行分析得到缺陷的定量定位等信息。检测专家可以依据全波记录进行离线分析,提高对不合格品处理意见的准确性。
第二,智能检测技术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平台,推动装备智能维护保障体系的建设。智能检测与维修结合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图像声音和无线射频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装备的故障检测与定位、拆卸安装、原位修理、校验测试等保障功能。飞机预测性维修服务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像雷神公司、C3.ai公司、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微软公司等企业都在积极推动智能检测技术在装备维护领域的应用。
在我国装备制造领域智能检测技术应用的对策方面,应该突出要点,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加强对智能检测技术的顶层规划和扶持力度,引导相关研究机构集中力量在关键零部件、工业软件、先进传感器技术及智能检测设备集成等方面取得突破。基础先行,加快共性技术研究,建立检测数据库、深度学习、缺陷智能识别等共性技术,支撑智能检测技术工程化应用。完善合作共享机制,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实业企业,形成*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智能检测技术人才队伍,推动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智能检测技术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对提高产品质量、保障装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智能检测技术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加强技术攻关、加快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助力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的发展。AI智能检测技术的引入和发展,将为装备制造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